請以直式瀏覽網站
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

NEWS

要減碳,服裝生產與回收中的「這個環節」才是關鍵
2025.01.09


要減碳,服裝生產與回收中的「這個環節」才是關鍵


2025碳費正式開徵!

碳排放為全球議題。當奢侈品到快時尚等品牌紛紛喊出淨零承諾,從生產到回收的每個環節都潛藏著減碳潛力,但真正的關鍵環節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一、服裝生產的碳排放熱點


原材料:

合成纖維如聚酯、尼龍,生產過程中依賴石化原料的提煉,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量。

染整與加工:

高能耗與化學品排放,尤其是高溫染色對能源需求龐大以及隱性水資源污染。

成衣製造:

成衣製造過程根據加工方式的不同也會產生碳足跡。

供應鏈運輸:

由於服裝供應鏈高度全球化,跨國運輸增加碳足跡。


二、服裝回收的挑戰與機會


多材質混紡難回收:

多數服裝含混紡材料,導致回收技術無法有效分解。且可能導致更多的工業垃圾產生

解決方法:使用單一材質設計(如100%聚酯纖維)。


回收體系不健全:

許多地區缺乏系統化的回收設施與流程,導致資源流失。

解決方法:推動「循環設計」理念:

在設計階段即考慮材料分解與再利用,從源頭減少浪費。

透過單一材質與循環設計概念,可實現服裝生產與回收中的減碳與全回收循環利用。


三、單一材質循環設計


在推動服裝產業的單一材質聚酯纖維應用與循環設計,對減少碳排放具有顯著成效。


1. 單一材質聚酯纖維的應用與減碳效益

再生聚酯的碳排放比較:傳統聚酯生產每公斤碳排放約為2.83公斤二氧化碳;而使用再生聚酯製作寶特瓶或織物時,碳排放可降至1.03公斤,減少約63%。

然而,做為全球PET回收的領先模範,回收寶特瓶所做的服裝一定可循環再生真正減少廢棄量嗎?其實不一定,也因此單一材質循環設計即是使用回收聚酯纖維或原生聚酯纖維所製成的100%單一材質服裝。以循環紡織為概念下的新光無限衣計畫即是以減少服裝生產中的碳排為目標。


2. ISP循環設計對碳排放的影響

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減少:以一件100%導入ISP計畫、使用回收材料再製的男裝短袖Polo衫為例,能顯著降低58%的碳足跡,減少1.96公斤的碳排放量。涵蓋原料、生產到回收的全流程,顯著降低碳足跡。

根據環保署統計,110年(2021年)臺灣舊衣回收量達7.6萬公噸,其中64%再使用,約一半進行二手衣買賣,另近一成五作為抹布、填充料等用途。想想看,如果廢棄衣物能夠有效進行回收再製,能夠減少多少碳排放量,能夠減少多少垃圾掩埋場的需求。根據環境資訊中心的研究,台灣每人每日的碳足跡高達約19.6公斤,也就是說若有一千件衣服能被回收,可減少1,960公斤碳排放量。相當於100位台灣人每日的碳足跡消耗量。

透過ISP新光無限衣計畫,真正實現紡織品全回收循環系統的應用並減少碳排放,達到零廢棄的目的。




結論


服裝產業減碳的突破點不僅在於循環材料,更在於重新定義生產與回收模式,推動循環經濟成為行業常態。透過「單一材質與循環設計」,使服裝減碳目標成為可實現的現實。


你可能會感興趣:循環經濟的本質:永續材質是回收材質也是原生材質

了解更多永續制服:https://reurl.cc/GjvrGG

聯繫我們:https://reurl.cc/mM29k1 


2025.01.21

PREV

【過年大掃除】該時候段捨離了,舊衣服哪裡可以回收? 盤點十大二手衣買賣平台

2024.12.30

NEXT

制服,不只要夠有格調,也要夠永續,盤點日本三款有型的制服聯名設計
回到最新消息首頁